听新闻
放大镜
两高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般规定
2018-04-16 10:12:00  来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8年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34次会议、 2018年2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 第73次会议通过,自2018年3月2日起施行) 

  一、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关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结合审判、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第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司法审判、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督促适格主体依法行使公益诉权,促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第三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应当遵守宪法法律规定,遵循诉讼制度的原则,遵循审判权、检察权运行规律。

  第四条 人民检察院以公益诉讼起诉人身份提起公益诉讼,依照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享有相应的诉讼权利,履行相应的诉讼义务,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 市(分、州)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审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基层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审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由被诉行政机关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六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查收集证据材料;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应当配合;需要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依照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审公益诉讼案件,可以适用人民陪审制。

  第八条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向人民检察院送达出庭通知书。

  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庭,并应当自收到人民法院出庭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派员出庭通知书。派员出庭通知书应当写明出庭人员的姓名、法律职务以及出庭履行的具体职责。

  第九条 出庭检察人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宣读公益诉讼起诉书;

  (二)对人民检察院调查收集的证据予以出示和说明,对相关证据进行质证;

  (三)参加法庭调查,进行辩论并发表意见;

  (四)依法从事其他诉讼活动。

  第十条 人民检察院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案件,由提起公益诉讼的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也可以派员参加。

  第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案件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被告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移送执行。

  编辑:安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