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一起感受古代廉匾中传递的预防新文化
2018-06-14 09:48:00  来源: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集书法篆刻艺术为一体,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审美思想,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魅力。

  在上海青浦区朱家角古镇,就有这么一座收藏匾额的博物馆——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馆藏1700多方木制匾额,是我国首家收藏古代匾额的博物馆。

  馆藏的匾额中有一类较为特别——它们的题写者是当时当地著名的清官廉史,内容涉及廉洁清明的主题,我们将这些匾额定义为“廉匾”。

  2015年6月,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会同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挖掘出廉吏与廉文化相关匾额300多块,成立了“观匾论廉”主题警示教育馆。

  陈勉《总宪》匾

  题匾者:陈勉,明初南京都察院总宪即“检察长”,在调查应天府知府尹问宝乃因朝廷急需挪用国库而非贪污时,坚持为其申辩,受到明成祖朱棣表彰。

 

  王继春《唯仁者寿》匾

  题匾者:王继春,民国时期基层县长。王县长到上犹任职后,穿草鞋戴斗笠走遍全县,严厉查处烟、赌、嫖。匾意为祝寿,表示仁德之人健康长寿。

  匾额作为民俗文化精品,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审美思想,片词数语中内涵丰富,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厚重魅力,青浦区人民检察院充分挖掘匾额文化的廉政教育功能,古为今用,通过与翰林博物馆的合作,举办匾额文化廉政教育讲座、面向社会开放参观、组织编印文化书籍等方式来传播职务犯罪预防文化。

  2016年,上海检察机关组织相关区院,对上海预防文化工作经验和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挖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上海预防文化项目,编印《上海预防文化系列丛书》8册,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青浦区人民检察院整理、编撰的《观匾话廉—匾额与职务犯罪预防文化》一书作为《丛书》的一本,向社会讲述上海检察预防文化工作。

  “观匾论廉”主题警示教育馆自成立至今,已经接待人大代表、党员干部等1000余人次。匾额独有的传统文化和廉洁故事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方水土,一方人。

  近期,20位全国及市人大代表到青浦区人民检察院观匾论廉主题警示教育馆考察。

  全国人大代表周振波和上海市人大代表吴正扬谈视察观匾论廉主题馆的感想

  编辑:安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