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检察院】
“没想到,真的没想的,这里的服务这么周到。”近日,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检察院的案管大厅里,前来阅卷的王律师对该院良好的接待秩序赞不绝口。无独有偶,一位送卷的公安民警也表示,“这里环境整洁、接待热情,受案流程规范有序,我们交接案卷材料也方便多了。”
近年来,该院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案管”的工作模式,创新工作举措,努力构建智慧案管工作格局,取得显著成效。
该院注重挖掘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潜力,提升系统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后台配置、模拟系统训练、与兄弟院交流等方式,切实将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用活用好。引入案件质量预检系统与“小书”智能受案系统,突出智能化辅助软件的应用。案件质量预检系统能够针对案卡填录、文书制作流程进行自动纠错,对办案期限自动提醒,及时推送预警信息,便于工作人员实时查看。“小书”智能受案系统配备一键受案和自动填录功能,可在10分钟内完成一个多人案件的受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该院还积极打造“四维”案管大厅,让阳光检务“触手可及”。制作的案件信息情况表,及时记录、提醒承办人公开法律文书,出台“每日一光盘”工作规定,对案件程序性信息及生效法律文书进行光盘刻录并上传,做到“无一日缺席,无一案遗漏”。推进信息化的深度应用,将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端口接入微信公众号,打造“掌上检察”。构建良性检律沟通机制,主动拓宽服务渠道,开通检律互动微信群,实现案件动态实时共享。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律师阅卷提供便利,搭建阅卷快车道。
该院“阳光+智慧案管”双品牌的创设,强化工作保障、人才保障及制度保障,全面提升了窗口接待服务水平。2018年,共接待律师185人次,接受现场、电话或微信查询1000人次,群众满意率100%。
文稿统筹:本报记者沈静芳通讯员刘宇晨郝文霞支雅琼崔友苗明磊冯桂娟于园尹相龙高俊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