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一扇窗口,一座城
2018-05-02 09:58:00  来源:

  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金一南编写的《苦难辉煌,是前段时间采访市检察院控告申诉窗口的许放时,他送给我的。这位老前辈还在书的第一页写了几句话:“从严治党,简政放权;经济发展,绿水青山。都不如你们——有信仰的青年!”

  初见许放时,我看到的是年近花甲、鬓发斑白,但说起话来却铿锵有力的长者。许放检察官,在检察院控告申诉窗口接待来访群众已有20年。1980年,从部队退伍转业到检察院。他说:“从军的时候,我跟随部队一天一夜走了300多里路,累到边走路边打瞌睡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跟着共产党走下去,对得起肚子里吃的一斤五两饭。 

  如今岗位虽变,信念不变。他接待来访群众2834人次。年,丰县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找上门来,一进门就号啕大哭。原来是因六棵树引起的纠纷,但老大爷就是想不通明明是别人占用自己的土地,怎么上访维权起来就么难呢?许放花了整整一上午,为老大爷出谋划策。到了午休时间,他拿出从家里带的饭菜,给老大爷说:“您大老远地来一趟不容易,中午在这吃个饭再回去吧!” 

  从刚进院时的青涩小伙,到“江苏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我曾以为是艰苦的条件锻造了他。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许放父亲曾任徐州市检察院检察长——原来许放是个“官二代”。但是,父亲在世时,他不仅没有沾上父辈的光,还差点因为父亲的一句话被调离检察院。原来,老爷子为了避嫌,死活要把许放踢出检察院。许放心里当然明白,父亲是怕许放做得不好,别人在背后戳他的脊梁骨!所以这么多年来,许放一直勤勤恳恳,不仅为了自己,为了来访群众,更为了天堂里的父亲。 

  这就是许放,我身边一个真实的人物。二十载春秋二十载梦,他将接待窗口擦得熠熠闪光。其实,在徐州这片土地上,还有许许多多像许放一样扎根窗口,心系百姓的劳动者。在售票窗口,起早贪黑服务群众的车站人员;在急诊窗口,通宵达旦奋力抢救的医生护士;在派出所窗口,披星戴月严格执法的公安民警;在立案窗口,有加班加点排忧解难的法院干部…… 

  一扇窗口就是一座城千万窗口联系千万百姓爱在这里汇聚,文明城在这里创建,中国梦在这里实现 

  编辑:安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