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信息化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探索实践
2018-08-09 11:36:00  来源:

  □孙成强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对信息化图书管理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图书管理不能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就行了。管理精力投入不足,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图书管理的发展水平。轻视图书管理的思想都表明了一些人对图书管理缺乏了解,忽视图书管理已无法适应现在的时代需求。

  一要强化领导,提高信息化建设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图书资料管理体制,增强信息化在推进图书管理建设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这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二要强化培训,提高信息化运用学习水平。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业务面广的基础性工作,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注重加强图书资料人员培训,在思想上要求其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形象;在业务上要有较高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水平、业务技能,并具有一定的政治、法律、经济等知识和电脑运用能力。只有真正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同时应多安排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积极邀请上级有关领导具体指导,主动向先进单位学习,通过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寻找差距、取长补短。注重加强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图书资料责任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有计划地开展培训。

  三要强化效率,提升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队伍建设水平。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事业的发展,要在政治或经济、物质或精神等方面给予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相应的待遇。一方面要指定有责任心、能吃苦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信息化图书事业发展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此外,作为图书管理人员,也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信息化在图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阅览质量。这在客观上要求现代图书资料人员必须具有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现代读者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现代图书资料工作的发展趋势在信息化方向的基础上,还应向着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馆际合作等多元方向发展,因此,图书馆必须拓宽服务领域,延长服务时间,扩大服务项目,提高书刊利用率,增加信息网络化管理,让广大读者汲取图书资料营养。

  编辑:安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