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绿腾购”打造微商传销 徐州检察官为防骗支招
2019-04-16 17:01:00  来源:徐州市人民检察院

  “绿腾购”公司以所谓自产的茶叶及衍生产品为掩护,通过虚假宣传勾画了一幅发展“互联网+茶产业”的假象,大肆发展会员,按人头提成,涉案金额4000余万元,成为“互联网+”时代新型非法传销案的典型。

  自2015年11月起,十余个省市的电视购物频道及相关网站,出现了厦门市绿腾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量广告,宣扬全新的复合式商业模式,将代理商与消费者以互利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是“互联网+”时代的跨界平台。

  吹得天花乱坠。究竟加入“绿腾购”怎么挣钱呢?广告宣称缴纳“注册费”,推荐新会员,即可获得静态、动态积分,再拿积分去换钱。实际上,积分根本换不到钱,只能继续卖给新会员用来注册账号。这就是典型的“拉人头入会,按人头数算提成”——本质上就是非法传销。

  披着貌似合法的外衣,以网站、手机APP为载体,“绿腾购”会员数量在十个月内暴涨到70余万,涉及的资金量高达4000余万元。

  外衣再如何华丽,本质终究是犯罪。2017年2月,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对“绿腾购”董事长李洋、副总经理王勤等人提起公诉。

  寻求自救:会员在“上线”落跑后报案

  “‘绿腾购’从事的是非法传销活动,我加入后,发展了不少人。”2016年1月,孙妍妍思量再三,决定报案。作为一名徐州本地的“微商”,孙妍妍此前一直在网上销售某品牌的女性护理液。接触“绿腾购”,缘于顾客宋小倩的介绍。

  “她主动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让我投资点钱,保证稳赚不赔。”案发后,孙妍妍仔细回想,宋小倩当初应该是看中了自己在网上的人脉。宋小倩说,“绿腾购”声称是厦门一家生产茶叶的公司,为了争取早日上市,需要更多投资者的支持。作为回报,公司专门打造了一个平台,提供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

  一念之间入歧途。

  2015年10月,孙妍妍、宋小倩约在一家超市门口见面。转账500元后,宋小倩用手机帮孙妍妍注册了一个新账号,并发送了“绿腾购”会员登录网址。“从那以后,我的账号每个工作日都会增加25个‘静态积分’。”

  绿腾公司还设置了“动态积分”:即老会员每发展一名新会员开通账号后,可一次性获得17.5个积分的奖励,并且在60个工作日内,每天都可以获得1.5个积分奖励。

  实际上,手里的积分并不能通过平台直接变现,只能卖给新会员用于注册账号。为了获得更多收益,孙妍妍直接发展了13名新会员,这些会员很快又发展了100多名新会员……

  “新会员交的钱都被我自己留下了,等于说他们用500元兑换了我手里的500个积分完成了注册,而当我的积分不够用的时候,也会从他们手里购买。”但是随着下层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要把多余的积分变现,孙妍妍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

  直到2015年底,孙妍妍发现“绿腾购”平台无法登录,充值、提取按钮失效,现金的转入和转出功能也没有了,联系宋小倩也始终得不到任何回应。原本想“大干一番”的孙妍妍这才意识到,自己这是着了非法传销的“道儿”了。

  顺藤摸瓜:检警联手摧毁传销网络

  根据相关规定,“有多个犯罪地的网络犯罪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或者主要犯罪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徐州市铜山区检察院迅速提前介入,与区公安局对接,首先明确了对案件的管辖权。

  2016年5月,铜山区公安局经多方布控,实施抓捕,“绿腾购”组织者、领导者以及骨干人员相继落网。检方引导侦查,以孙妍妍、宋小倩等人为突破口,通过层层摸排,逐步掌握了“绿腾购”的基本架构、运营模式和骨干人员信息等情况。

  “2015年7月,福建老乡李洋通过朋友找到我,提出要做‘互联网+茶产业’项目的想法,他自任董事长,还缺少一名管理人才。”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50岁的王勤被抓获归案后,对其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我答应了合作。作为回报,赚到的钱,李洋与我五五分成。”

  按照李洋提出的发展理念,王勤完善了具体操作规则,并委托他人开发了“绿腾微商联盟”手机APP软件。

  通过该软件,以人民币500 元作为会员费、每人投资10单后成为报单中心,并按上下顺序依次组成层级,直接或间接以发展会员作为返利依据。“绿腾微商联盟”的会员ID账号数量实现了“裂变式”增长。发展的新会员越多,得到的积分奖励就越多。

  “积分不能通过平台直接变现,只能卖给新会员用于注册账号,必须一层一层不断‘拉人头’,才能保障收益。”承办检察官薛伟指出,一旦没有新人的加入,这座由层层会员堆积而成的“金字塔”必定要坍塌。

  为了避免资金链崩盘 ,2015年12月,王勤与李洋商议,对原有的平台进行技术改造。“绿腾微商联盟”更名为“绿腾购”,并把会员开办新账号所需缴纳的费用提高到600元,规定其中100元作为“乐购积分”,只能兑换产品,不能变现和交易。

  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网上商城同时建立起来。通过商城,会员可以购买绿腾公司生产的茶叶和酒类产品,以及其他一些生活日用品。

  以“绿腾茶酒”为例,每瓶的购买价格高达1500元,积分兑换的价格为2500分。“其实,这个商城和里面的产品都是可有可无的,目的是给会员手中的积分一个去处。”王勤说。

  “‘绿腾购’非常注重对自身合法性的包装,妄图划清与非法传销之间的界限。”承办检察官薛伟指出,平台运营的前期,并没有真实产品用于销售,尽管后来被迫进行了改造,建立了网上商城,但并没有影响到实际操作中的上下层级关系、积分返利等核心内容。

  以案为鉴:检察官为防骗支招

  借助互联网渠道,“绿腾购”将会员发展联络、资金支付转移等行为转移到“幕后”。以“第一级”会员王勤为例,其主要通过发布链接开展推广活动,下层会员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遍布江苏、山东、福建、山西、浙江等地,其中的一些“骨干”还分别建立了人数过万的“独立团队”。

  “各个团队都没有采用大规模、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授课‘洗脑’,而是通过网络通讯软件不定时开展宣传和培训,加上注册费用也不高,因此很多人放松了警惕。”薛伟认为,之所以能够赢得人们的信任,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绿腾购”以所谓实体公司为依托,以茶叶及衍生产品为掩护,通过虚假宣传勾画了一幅发展“互联网+茶产业”的假象。

  “打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微商联盟’等旗号混淆视听,利用国家‘互联网+’相关政策虚假宣传,更具欺骗性。”铜山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长苗宏坦言,很多受害者直到案发后才回过神来,明白了自己的真实处境。

  “组织者许诺以高额回报,按照上下级依次发展会员,把发展会员的数量作为分配利益的依据,形成了紧密连接的多层次销售网络。目的不是为了卖产品,而是为了‘拉人头’骗取钱财。”薛伟说,无论从组织方式、分配方式还是经营目的来看,“绿腾购”都是典型的传销犯罪。

  “只有认清‘拉人头且成层级获利’的欺诈本质,不被所谓‘低风险、高回报’之类的宣传所蛊惑,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才能避免上当受骗。”铜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刑天冉强调。

  (文中涉案人物为化名)

  编辑:安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