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宋太祖赵匡胤首倡"公生明"廉政理念
2018-07-06 14:49:00  来源:

  有“华夏第一衙”之称的河南省新密市县衙博物馆位于该市老县城中心,始建于隋朝大业12年(公元616年),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县衙早期建筑毁于元,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知县冯万金重建,之后不断修葺,形成了约20亩规模宏大的古县衙建筑群。

  新密市县衙博物馆现今留存钟鼓楼、照壁、大门、莲池、仪门、戒石坊、卷棚、大堂、二堂、三堂、大仙楼、后花园监狱、行政长官办事处等建筑及建筑遗迹,共九层五进院落,堪称中原地区现存历史最早的县衙,有“华夏第一衙”之称。

  新密市县衙博物馆仪门前的莲池、大堂前的舆图,国内罕见。该莲池在全国衙署之中独一无二,是我国唯一一座具有双“莲池”的古县衙。莲池建筑非常讲究,两池之间是甬道,甬道下有三个石券桥洞,两池之水可以互通,池四周建有艺术精湛的石雕栏杆,上雕鸟兽和各种花卉。古人要求人必须具备8个品格,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最后二字“廉”“耻”与莲池谐音,寓意清水衙门,清正廉洁,出淤泥而不染。解放后,莲池逐渐被垃圾填平,2003年11月经过开挖,目前成为县衙一大景观。县衙内监狱连续使用到2003年,创我国监狱使用之最,堪称世界奇迹。

  县衙大堂前的戒石坊由石柱、石梁、石鼓等构建,四柱石牌坊上面雕刻着莲花等图案,雕工精细,生动传神。戒石坊正面雕刻的“公生明”三字,为宋太祖赵匡胤首倡,意为公正才能明察、明断、明智而有远见,公道正派,平民才不敢怠慢。背面则是宋太宗赵匡义钦定、由当时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16个字出自五代后蜀主孟昶所撰写的《戒谕词》,以警戒县官秉公办案,如徇私枉法则天理不容。

  新密市县衙博物馆199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命名为郑州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成为郑州市“十佳”青少年校外活动教育基地。

    检察长说  

  1000多年前,宋太祖赵匡胤首倡的“公正才能明察、明断、明智而有远见,公道正派,平民才不敢怠慢”的“公生明”廉政理念,对我们现代的党风廉政建设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值得再挖掘。

  新密市检察院依托新密市县衙博物馆中的莲池、戒石坊、楹联、监狱等廉政物质载体,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县衙中设立了“廉政教育警示基地”。作为处于反腐倡廉第一线的检察干警,我们要弘扬宋太祖赵匡胤首倡的“公生明”廉政理念,坚守人民检察官“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职业精神,主动适应形势新变化,严格规范司法行为,提升监督能力,推动检察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为实现新密“四区两城”“两个率先”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河南省新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 李俊华)

  编辑:安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