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与辩论有关的日子 | 辩论赛心得
2018-07-09 11:04:00  来源:
  今年3月某下午,政治处很神秘地通知我去开会。到场一瞅,除了领导还有另外三位同志在,妥妥一桌麻将的架势。领导指示,我们要组队参加区委组织的青年干部辩论赛,任务是争取好成绩,目标是小组出线。

  小组赛抽签时我等运气欠佳,对手法院队,全称是隔壁法院队,我们的全称则是诚明辩论队,相当高大上。为此我们拥有了极大的心理优势。辩题倒是个老题目,正其义当不当谋其利,这是古已有之的义利之辩,是非曲直很难说清。在准备期间,队员们一个个化身为哲学家,陷在义利之中难以自拔,各种抱着大部头啃读,孟子荀子庄子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为了拓宽思路,黄主任还联系了苏州大学的专业辩手给我们做指导。原本我们还在沾沾自喜中,这一比较发现差距了。   

  辩题之所以是辩题,因为它没有应然与实然,只有自圆其说。然而我们太追求哲学上的统一,忘记了辩证。所以到了后面,我们没有说服对手,倒是先说服了自己。   

  比赛过程不表,自我感觉输得很难看,幸好同组其他队分数不高,所以我们惊险地踩在及格线上晋级了。但是这种我赢不是因为我强,而是因为别人没发挥好的结果让我们相当被动,导致士气低落。小组赛暴露出三个最大问题,第一,辩词太理论化,不口语;第二,临场太紧张,忘词严重;第三,配合不默契,没有合力。   

  穷则变,于是我们决定转变。   

  淘汰赛开始,我们从理论研究中一头拔出,转而使用“关键词战法”——就是从辩题中,根据对方的优势点,剥离出若干个关键词,一切根据关键词来准备材料。老实说,这是由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很危险。索性我们的对手城管队,也是一只关键词战法队,所以大家打个平手,携手晋级。   

  第三轮就是半决赛了,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辩题:网络使人更亲近还是疏远。辩论赛三轮至今,这是我们第一次做了正方,持论为网络使人更亲近。为此我还准备了一个一人一句开场白,“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们是正方”。然而最终因故并没有被采用。   

  为什么说这个辩题值得拿出来说呢,因为无论是辩题还是论证技巧,这个题都太契合我们的“关键词战法”。首先,我们的论证核心是“需要决定论”,也就是著名的“人择理论”——因为人们需要网络来沟通亲近,所以发明了网络。换言之,人选择网络使沟通更亲近,不然又何必发明它?所以网络当然使人更亲近。这个论证过程最大的缺点是狭隘,没有把内涵扩出去。只需要论证人类发明网络的动机目的即可。下面重点来了,前文所述,辩论的要义在于自圆其说,换言之,打赢对手的重点就是让对方不能自圆其说。对方持论“网络使人更疏远”的论证过程必然是三段论的如下过程:大前提,网络有弊端;小前提,弊端使人更疏远;结论,网络使人更疏远。在这个三段论中,弊端使人更疏远的论证过程将无比复杂,因为对方想要论证首先就需要将弊端扩大,也就是将弊端讲得很多很严重。那么问题来了,例如沉迷网络游戏是弊端,网络的虚拟也是弊端,但这两者在论证弊端使人更疏远的过程是完全不一致的。对手在享受着“网络弊端多”的福利的同时,必然会将弊端的内涵扩大以充实自己的论据,也即落入了“弊端使人更疏远”这一论证复杂的陷阱。   

  在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后,比赛就变得简单了。我们只需要在狭小的逻辑内涵中论证,人发明网络这个工具是为了沟通,在适当举几个例子进行补证即可。剩下的就是等着对手不断扩大内涵,但是每扩一点内涵,我们都死死扣住对手没有论证这个弊端为何使人更疏远这一点来进攻即可。整个比赛过程也如预计,我们充分展示了,什么叫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守。击败对手,挺进决赛。   

  决赛又是老对手城管队,过程不表,但委实输得有点不甘心。只能说一个关键词队碰上另一个关键词队,不紧张的那个会更出色。与其说,输在对手,不如说我们没有把握好临场,输在自己。   

  整个辩论赛,一共四轮比赛,全部是淘汰赛,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时间很漫长,过程很艰难,结果有遗憾。   

  回首整个辩论赛的准备过程,我想说,我们拥有了关键词战法的成功经验,却讽刺地输给了另一只关键词战法更丰富的队伍。无论辩论还是工作,当发现对手某一方面比你更强时,要么学习优点,要么纠正缺点,这才是想赢的态度。   

  编辑:安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