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与辩论有关的日子 | 筒哥有话要说
2018-07-09 11:05:00  来源: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支自负的话筒,现代科技文明的产物。好吧,出生是不能改变的,尽管如此,我却常常臆想,如果话筒也有来世今生,我宁愿前世是一把绝世好剑,仗剑天涯,锄强扶弱,物随主贵,公子一剑名承影。然而,理想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作为一支话筒,大多数时间是闲置的。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做一支有思想有深度的话筒,偶尔也会以嘉宾解说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亲身经历的趣事,比如前段时间钟楼区级机关党工委、团区委联合组织开展的汇青春智慧,创梦想钟楼青年干部辩论赛。

  二十四支参赛队伍,九十六名年轻辩手,终于到我一展身手的时候了!呃,好吧,是辩手们一展身手的时候。这次比赛我主要是作为钟楼检察院一方的话筒,陪伴他们风雨历程了四场惊天动地动山摇到外婆家的比赛,回想起来,满筒都是汗啊,简直比老坛酸菜牛肉面还要酸爽。我还给每场比赛起了个很霸气的标题,话不多说,各位看官请看:   

  第一战 VS法院:初出茅庐,不以蓬蒿   

  四位辩手也算是临危受命,两位生病,两位业务繁忙,就这样走到了一起,我方辩题很绕:正其义不谋其利,尽管大多属于新手,却不以蓬蒿人自居,战略制定就相当复杂严密,斟字酌句,总之我听得头都大了,虽然我头本来就比身体大。赛场上,犯了新手都会犯的错误,怯场与轻敌,对方显然也是有备而来,一旦言语犀利引人入毂,卡片太多,我方容易自乱阵脚。尽管初选成绩侥幸过关,比赛结束领导还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相关毛病。   

  第二战 VS城管:背水一战,小露锋芒   

  我方辩题青年干部赢在执行力。痛定思痛,抛弃了经典学院派辩风,不计成败,决定做自己!公输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晓五音……”清亮的开场介绍仿佛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有人动之以情,有人晓之以理,有人插科打诨,有人大义凛然。对手比起第一场来只强不弱,赛场经验丰富,而我方,做到了分庭抗礼,不落下风。场下观众不时想起阵阵掌声,而我作为一支检方的话筒,此刻脑海里只被四个字幸福占满:与有荣焉。果不其然,这场与城管战平,以最高分携手进入半决赛。   

  第三战 VS西林:君子似水,随圆就方   

  尽管每场新的命题,尽管只有六天备战,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队友们剖析辩题已经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当然,过程仍然是煎熬的,套用二辩上一场赛场的那句英文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大家自觉放弃了周末休息,深夜还微信互相传递。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方观点网络使人更亲近。付出总有回报,我方再次与城管最高分携手挺进总决赛。   

  第四战VS城管:荣辱不惊,胜败无常   

  连续作战将近一个月,疲惫充斥着每个队友敏感的神经,领导陪同,深夜加班,这种熬夜刻苦的精神,惫懒的我只能无不敬佩地称赞一句:冰冻三尺,非微波炉不能解冻!总决赛盛大召开,我方观点十三五期间,钟楼区应该重点发展软实力。兴许是疲惫,亦或是心累,比赛的结果,我们稍逊一筹。但这已经不重要了,自信和微笑洋溢在每个队员的脸上,他们已经收获了自己想要的,虽败无憾。此刻的我想起了一句经典电影台词:赢不一定是赢,输也未必是输。   

  也许比赛过后,我又要卸甲归田,不过每一次的活动,我都伴随着选手一起收获一起成长,这样看来,我还是一支有上进心的话筒不是么?对于选手来说,每一次的比赛我都有音量提拔之恩,也算是一支有众多门生的话筒了,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这样看来,无花无酒锄做田,又有何憾呢?   

  编辑:安宏杰